-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動的脈搏
新疆生地所在干旱區農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研究中獲進展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22年12月24日 來源: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編輯推薦:
相關成果分別以“Distinct soil microplastic distributions under various farmland-use types around Urumqi, China”“Microplastic Contamination in Urban, Farmland, and Desert Environments along a Highway in Southern Xinjiang, China”和“Isolation and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BAT Film Degrading Bacteria”為題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上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干旱區,進入新世紀以來節水灌溉農業快速發展,膜下滴灌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由于農膜機械回收不徹底,殘膜逐漸風化,破碎成為微塑料(φ < 5 mm),造成農田土壤生態劣化,并可危害作物生產和食品安全。目前,關于新疆農田微塑料污染狀況研究剛起步,相關研究成果鮮有報道。
針對以上問題,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李生宇團隊,依托國家荒漠?綠洲生態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新疆干旱區環境污染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平臺,對新疆農田傳統聚乙烯(PE)地膜微塑料的賦存特征、遷移轉化規律和生物可降解地膜PBAT(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微生物降解及其對土壤微塑料的貢獻開展了系列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1)農田土壤微塑料以薄膜為主,廣泛分布在整個耕作層,并受耕作強烈擾動,土壤微塑料污染水平受到農業活動、作物類型、耕種模式的顯著影響,土壤微塑料豐度也因農田利用類型而不同,呈大棚 >菜地 >大田。(2)農田中微塑料主要來源于殘膜碎片,而沙漠公路沿線則主要來源于塑料固沙材料和公路沿線丟棄的生活塑料垃圾,城市街灰中微塑料豐度與人口規模和人類活動密切相關。(3)冷孢桿菌(Peribacillus frigoritolerans S2313)對生物可降解地膜具有明顯降解作用,8周后降解率可達12.45%,其降解過程可滿足棉花、玉米等主要農作物對土壤濕度的需求。
相關成果分別以“Distinct soil microplastic distributions under various farmland-use types around Urumqi, China”“Microplastic Contamination in Urban, Farmland, and Desert Environments along a Highway in Southern Xinjiang, China”和“Isolation and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BAT Film Degrading Bacteria”為題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上。論文第一作者為新疆生地所李文鋒助理研究員和熱合曼江副研究員。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和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B類項目的支持。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59573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9158890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92417087
圖1. 不同利用類型農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特征研究
圖2. 南疆高速公路沿線城市、農田和沙漠環境中的微塑料污染研究
圖3. Peribacillus frigoritolerans S2313對PBAT地膜降解研究
今日動態 | 人才市場 | 新技術專欄 | 中國科學人 | 云展臺 | BioHot | 云講堂直播 | 會展中心 | 特價專欄 | 技術快訊 | 免費試用
版權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信箱:
粵ICP備0906349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