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新冠病毒
2020年,新冠病毒襲來,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帶著無法逃避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各國科學家開始了艱難漫長的研究,大家都知道這個病毒是根難啃的骨頭,但是沒有想到從病毒的起源,宿主,到結構,變異規律,再到檢測,疫苗都舉步維艱,然而舉全球之力,我們還是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 輝瑞|里程碑:首款COVID-19 mRNA疫苗預計12月上市 張伯禮、施一公、李蘭娟齊點贊:新冠病毒完整結構圖到底多牛 綜述美國COVID-19檢測方法功與過 全文詳解意大利新冠病毒早于19年9月傳播的論文 北京大學,中科院合作發文:首次提出新冠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
近年來,基因治療技術飛速發展,尤其是以CRISPR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不斷進步,但是似乎無所不能的CRISPR基因編輯,面對線粒體遺傳病卻顯得束手無策。這一研究首次實現精確編輯人類線粒體基因組,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如果能夠進行針對性的突變,就可以開發用于研究疾病的模型,確定突變在疾病中的實際作用,并篩選藥物,分析藥物對所涉及途徑的影響。 來了來了!David Liu最新《自然》公布精確編輯線粒體DNA的基因編輯技術
來背書啦!癌癥新增四大物理特征
以純物理學角度審視微觀生命體、探索基礎問題是一個較新的領域。一群科學家從腫瘤內的物理過程加速,擺脫困境,助推癌癥基礎和治療研究踏上了新的征程。
全球為阻止當前以及未來COVID-19疫情在疫苗研發方面的努力
在病毒瘋狂肆虐的日子,疫苗進展就是群眾心目中的“定海神針”。歷史上,從未有哪種疫苗研發速度比得上SARS-CoV-2的,甚至還有兩款全球領先的mRNA疫苗打入了III期臨床,疫苗研發史冊記錄下了2020年這慘烈而輝煌的一章。 中美志愿者已注射,還有哪些新冠疫苗在開發中? 輝瑞新冠疫苗有效性超90%?科學界持謹慎樂觀態度 Moderna疫苗有效性高達94.5%,但數據尚未得到同行評議
阿爾茲海默癥的鎖開了,下一步何去何從?
一種病,患者高達半億,全球研發投入堪比“范弗里特彈藥量”,結果連病因都沒找著,今年幾個另辟蹊徑的研究似乎已經撬開了阿爾茲海默癥的大門。 不可預測的阿爾茲海默癥,現在找到病“根”了 神經退行性變終于有藥可治了!Science發文 全世界的曙光:新AB疫苗有望阻止阿爾茲海默癥的發展
諾貝爾化學獎史上,首次將一座獎杯同時授予兩位女科學家
每年諾貝爾獎開啟前都像猜謎,今年張峰的粉絲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結局。兩位女科學家——,敿~埃爾·沙爾龐捷和珍妮弗·道德納——她們憑借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CRISPR/Cas9)所作出的貢獻包攬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為何首次同時授予這兩位女科學家?
第二例HIV已被治愈,距離結束這場“瘟疫”還有多遠
2020年是HIV成果頗豐的一年:不僅有基礎研究方面的突破,也有臨床治療方面的好消息。 里程碑式的創舉!首次在試管中重現了HIV感染 《柳葉刀》第二例HIV患者已經被治愈了 Nature:吉利德研發出新HIV候選治療藥物,注射一針管半年!
讓人驚訝的循環線粒體——研究發現人體血液中居然存在無細胞線粒體
線粒體由于其在能量代謝和細胞間通訊中的關鍵作用而被認為是細胞的發電單位。一般認為,線粒體在無細胞環境中難以生存,但是今年一組科學家們已經檢測到細胞外的細胞器,在健康人的血液中漂流,發揮了正常的功能。 讓人驚訝!最新研究發現人體血液中居然存在無細胞線粒體
Science:人造葉綠體!比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更高效
5月,科學家們宣布利用液滴微流控技術將天然的葉綠體內中類囊體膜(thylakoid membrane)與CETCH固碳循環中的多種酶整合,構建出了能夠利用光照作為能量源且效率超過自然的人造葉綠體。這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一項重要進展,也是一項構建自養合成細胞的關鍵工作。 《Science》合成生物學重大進展——制造出了人工葉綠體
CRISPR抗癌臨床研究更進一步——細胞和基因治療的里程碑
今年年初,賓州大學Abramson癌癥中心研究人員發現,經過基因編輯的免疫細胞可以在癌癥患者接受免疫后的幾個月內持續存活,發揮功能。11月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了利用CRISPR-Cas9技術治療癌癥的創新方法,讓患者生存率提高80% CRISPR終于有了抗癌I期臨床數據!Science新論文首次證實基因編輯細胞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率
往屆生命科學十大新聞:
設計制作:生物通